想必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,孩子动不动就闹情绪,哭闹,摔打,像个小疯子一样。
做了父母,特别是孩子还小的时候,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孩子的各种情绪,该怎么搞定眼前这个爱发脾气的小家伙呢?
下班途中,我看到路中央正在对峙的一对母子,妈妈让大哭中的孩子原地不许动,并威胁道,“你要是再发脾气,我就不要你了,听见没有!”
话毕,她把孩子甩在路旁,孩子开始啪啪打自己。
在短短几分钟,孩子的心理变化为:
我生气了(表达)→ 妈妈不理解(悲伤)→ 妈妈当众训斥(愤怒)→ 我无法改变现状(自虐)
但作为家长,我们却会因孩子发脾气而烦恼,甚至抓狂,更会因孩子发脾气而担心:这么小脾气就这么大,长大以后还得了,要是遇到坏人那可要吃大亏啊!
蒙台梭利说过: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,都会开花结果。不但影响他的一生,也决定他的一生。
孩子爱发脾气怎么办?父母的做法,决定孩子的未来!
避开这些误区,
才能斩断恶性循环
耶鲁大学心理学博士SusanDavid提出过一个观点:
一个人的情商有一个非常大的决定因素,即情绪敏感力。而取决情绪敏感力高低的因素,主要看小时候他释放情感时,父母对他的态度。
当然很多家长也会尝试教孩子管理情绪,但有几个误区千万不要踏入:
● 以暴制暴,会越管越错
在孩子脾气来的时候,很多家长发现在这时默念亲生的也不顶用了,干脆揍一顿让孩子长记性,最终“成功”压制孩子。
在这个过程中,父母通常把目光集中在孩子的行为上,而轻视孩子的情绪。家长粗暴,会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与接纳,孩子就会跟着父母学粗暴,接着就是无休止的“以暴制暴”死循环模式。
● 冷处理,会抑制表达
还有的父母会对发脾气的孩子充耳不闻,就当看不见听不见,觉得孩子哭累了就会自动熄火了,就当这件事没发生。很多家长以为这就是所谓的“冷处理”。
这样的心态,看似低调处理了孩子的坏情绪,实则助长了负面情绪的积压,这将不利于孩子在情绪表达的过程中学会情绪自控,会逐渐封闭内心。
但真正的冷处理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,它不是不处理,而是等双方都冷静下来之后再来疏导解决。
● 教无定法,会扰乱成长
面对孩子的坏脾气,给个巴掌再给个甜枣,被这样对待的孩子,会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对还是错。
父母混淆边界,孩子将无所适从,很难信任他人和自我;父母自己没有标准,孩子就会没有章法,很难学会正确的情绪表达,自我情绪管理的能力又怎么会提高呢?
● 认为发脾气是一件坏事
发脾气,是孩子在以强烈的方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,如果你认为孩子发脾气就是在无理取闹,总对孩子说,“你不可以生气,发脾气的小孩没人喜欢。”负面情绪都憋在心里的孩子,终会有撑不住的一天。
一个孩子能在父母面前哭闹撒泼,恰恰说明,你们是最信任的人。
《美国育儿百科》里就提到:当妈妈不在的时候,照看孩子的人告诉你,孩子表现得像个天使,你千万不要急着高兴,这只是因为孩子对其他人信任不足,所以才不敢去试探他们的底线。
总被告诉不能发脾气的小孩,受了欺负会不敢说,亲子关系也将受到影响。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你会有很多疑惑:为什么养大的孩子总和自己淡淡的?为什么孩子不爱和自己说心里话?
要知道孩子发脾气的背后常常伴有恐惧、无力、无助、沮丧的感觉,只有我们自己正视孩子的坏情绪,看到坏脾气背后隐藏的诉求,才能把问题转化为成长契机。
孩子的坏脾气分为两种
你家娃是哪种?
纽约著名儿童心理治疗师斯坦利·图里奇把发脾气分为两类:
气质型发脾气和操作型发脾气。
气质型发脾气,是孩子在表达正常的负面情绪,比如他很渴等不及喝了有点烫的水,然后哭闹着说,不行不行,顺势把水杯推翻。
面对这一类情形,父母首先要共情,告诉孩子理解你的感受,当大人说出了孩子的感受时,孩子才会开始顺着语句思考,然后再努力帮孩子解决这个问题。
王诗龄感觉很热发了脾气,爸爸把她带到无人的地方
操作型发脾气,通常指孩子的无理胡闹,比如在商场因家长不给买零食玩具,在公共场合撒泼打滚。
面对这一类情形,父母首先要接纳,绝不能让自己站在孩子的对立面。简单粗暴的拒绝与责备,很可能会激发起孩子的情绪爆发战斗值,越哭越凶狠。
小鱼儿商场买玩具索要无果,说妈妈胡可为臭妈妈
孩子发脾气、闹情绪的背后,是在等你学会真正理解他帮助他,掌握正确的引导方法才是在帮助孩子成长。
清楚孩子为什么发脾气,咱们才能对症下药。其实无论孩子因为哪种原因,我们都可以试着先这样做:
1、不对孩子步步紧逼,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,耳朵是关闭的,给孩子一个冷静的时间和空间。
2、在孩子释放情绪的过程中,我们蹲下来,把孩子搂在怀里,轻轻抚摸脸或手,等情绪发泄完再来一起解决问题。
3、帮助孩子学会表达情绪,可以说,我知道你很伤心,换成是妈妈也会生气的,你是因为什么而生气的呢?
当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爱与接纳,心里就容易放下戒备,才会听你讲道理,愿意软下来与父母一起面对问题,解决问题。
有了足够的安全感和心理能量的孩子,才不会被情绪肆意操纵,成为情绪的傀儡。
孩子情绪管理的能力
取决于父母的引导能力
说不得,一受批评就炸毛;
做不得,一提要求就生气;
错不得,一不顺心就发火;
等不得,一点小事就哭闹;
碰不得,一言不合就开打。
这一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,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爱发脾气,令家长们倍感头疼。
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科学养育,情绪成长也同样如此。
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神经心理学教授艾伦,提出了一个更形象的比喻:养育者的重大职责,就是充当孩子情绪的“外部调节器”,在孩子产生紧张情绪时,及时帮助孩子恢复平静。
尹建莉老师在书中对如何处理孩子的坏情绪说到:
“接纳”是让孩子的坏情绪向外宣泄,“转移”是帮孩子构建好情绪。双管齐下,会让孩子的情绪彻底扭转,更快地好起来。
COPYRIGHT©1993-2021 ALL RIHGTS RESERVED 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家庭文化教育委员会
官方咨询(投诉)电话: ( 010) 53321331 版权归秘书长单位: 学步童行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【可信官方网站】
中文域名: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家庭文化教育委员会. Email :echjjw@echjjw.org